作者:李梅英\n\n 经过5年的改扩建工程和各项准备工作,7月8日,西藏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作者:李梅英\n\n 经过5年的改扩建工程和各项准备工作,7月8日,西藏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作者:李梅英\n\n 经过5年的改扩建工程和各项准备工作,7月8日,西藏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该馆是我区仅有一座集典藏、展现、研讨、教育、服务等功用为一体的国家一级现代化归纳博物馆。为了解新馆概况,记者前来看望,近距离感触前史文明的魅力。\n\n 修建面积扩展近3倍\n\n 西藏博物馆馆长米玛卓玛介绍说,2017年10月,国家出资6.6亿元,施行西藏博物馆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修建面积近6.2万平方米,包含藏品保管区、文物研讨维护区、陈设展现区、休闲服务区等,最佳招待量每日可达7000人次。新馆修建面积比老馆扩展了近3倍,功用更完全。\n\n\n “西藏博物馆新馆在老馆基础上进行扩建,修建外观坚持藏式面貌,一起又出现出新的规划特征。新馆安装了西藏跨度最大的玻璃通明金顶,将高原阳光转化为博物馆的‘天然藏品’,构成‘会呼吸’的大厅。”米玛卓玛说。\n\n 西藏博物收藏品多达52万件,收藏文物体系齐备,包含古今,品种丰厚,特征明显,首要有印信封诰、古籍文献、瓷器玉器、唐卡造像、牙雕漆器等类别,其间珍贵文物达4万余件(套)。\n\n 西藏博物馆新馆展览首要有根本陈设“雪域长歌——西藏前史与文明”“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明”,以及正在准备的“雪域丰碑——西藏革新文物展”等。\n\n 品尝高原民俗文明\n\n 在西藏博物馆新馆一层,不少市民和游客正在赏识“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明”展览。该展览有展品700余件(套),其间近300件(套)文物为初次展出。“没想到草原上的常见物品乌尔朵在这也能看到。”在牧区日子用具前,市民旺姆快乐地说。\n\n 乌尔朵即抛石绳,是牧民用来驱逐牛羊或防护野兽进犯的一种必备用具,一般随身佩带。牧民将石头置于石兜中画圈甩动数下,松开一根绳子,将石头抛向远处,最远可达百米。“乌尔朵多以羊毛和牦牛毛手艺织造而成,有黑色、白色、五颜六色。这套乌尔朵由那曲市班戈县县级非遗传承人斯丹编制。”“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明”总策展人巴桑罗布介绍道。\n\n “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明”展览以生动诠释西藏高原公民的日子风俗、出产风俗、节庆文明以及西藏民俗文明的开展演变为根本结构;将农耕、游牧、打猎等特征生业形式、衣食住行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礼俗作为辅线;经过什物陈设、场景恢复、多媒体出现等会集展现了西藏民俗文明研讨成果,解读了西藏共同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在我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公民出产日子的开展变化。\n\n 纵览各民族往来沟通融合史\n\n 走上西藏博物馆新馆二楼,“雪域长歌——西藏前史与文明”展览正在进行,展品近2000件(套),其间300多件(套)文物为初次展出。\n\n “雪域长歌——西藏前史与文明”展览会集展现我区考古开掘和学术研讨成果,纵向包含数万年的西藏地方开展史,横向包含政治、经济、文明、科技等多个维度,是初次将西藏地方史与我国国家史进行全面贯穿、体系交叉和无缝联接的西藏通史陈设。展览会集提醒了西藏自古便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公民与全国各族公民往来沟通融合的主题。\n\n “雪域长歌——西藏前史与文明”史前部分的展览包含了代表西藏高原前期人类出产日子状况的标志性遗址,展现了从这些遗址出土的很多遗存。其间,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距今已有4000多年前史。“双体陶罐全体造型美丽、丰满丰盈,构思奇妙,制造工艺纯熟,代表了其时卡若文明的制陶水平,表现出了卡若先民高明的器物造型才能,是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西藏博物馆“雪域长歌——西藏前史与文明”总策展人何晓东介绍。\n\n 展览的折枝莲托八宝纹青花盉壶是清乾隆年间制造的,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通体饰缠枝莲纹、折枝莲纹、回纹、吉利八宝等青花纹样,外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八宝纹”是西藏区域盛行的传统吉利图案,取材于藏传佛教的八种供器。\n\n 奇妙融入现代元素\n\n 在各展厅,记者还看到不少交互设备,参观者经过手端的显示屏,就可以看到几百里外遗址的状况,让人感觉感同身受。“新馆强化科技支撑,建立集才智服务、才智办理、才智传达、才智维护、才智教育、博物馆基础设施才智化办理于一体的数字集成体系。”米玛卓玛介绍。\n\n 一起,新馆还使用博物馆资源为自治区中小学研学教育供给全新渠道,加强对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探究,建立了以5到13岁少年儿童为首要受众的儿童体会馆,经过拥抱天然、祖国的花园、传承文明、对话前史等版块,设置丰厚的多感官互动体会展项。\n\n 徜徉在西藏博物馆新馆,记者还看到文创体会馆、4D影院、多功用厅、书屋、观景渠道、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观众供给了优质的文明休闲服务。\n\n 为了合作新馆对外开放,西藏博物馆新研制的文创产品多达106种,包含收藏瓷器复仿制品、刺绣唐卡、景泰蓝用具、原创IP人物(阿古顿巴、宁吉姆啦)和各类文创小件(日子类、文具类),完成观众“把博物馆文明带回家”的希望。本年世界博物馆日文创构思最IN产品评选中,西藏博物馆参选产品中五件产品取得最佳规划奖和最佳创新奖。其间,最受观众喜欢的有《迎亲图》刺绣产品、宁吉姆啦棒棒糖、西藏谚语书签等。\n\n 博物馆是衔接曩昔、现在、未来的桥梁。安身新起点,西藏博物馆将持续发挥文博单位的共同优势,加大文物维护研讨使用力度,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达,讲好文物背面的故事,向世人展现实在立体全面的西藏。 【修改:姜雨薇】�强文物价值阐释传达,讲好文物背面的故事,向世人展现实在立体全面的西藏。<\/p>
(来历:西藏日报)<\/p><\/div>